首页 > 留学考试 > 正文

清朝留学生选拔考试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分数线

2023-08-30 13:12:44 | 金泉留学网

大家平时对留学考试都十分关注,今天为大家整理了清朝留学生选拔考试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分数线,下面就随金泉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朝留学生选拔考试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分数线

清朝的留学生如何就业

在100多年前,清政府对于归国留学生几乎是“包分配”的。

第一个从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容闳,学成回国后,先在上海担任海关翻译,但他没干几天就不想干了,海关以为他是嫌钱少,许诺给他加薪至每个月200两银子。

其实容闳是厌恶海关太腐败,所以还是跳槽到了外企英国宝顺公司。此后,他辗转到了曾国藩的麾下,跟随曾国藩、李鸿章办洋务,筹划送学童赴美国留学、担任驻美国副使,在清朝官场摸爬滚打。

其实,清朝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出国的规划中,就设想了留学生回国后的就业问题。1871年9月,曾国藩、李鸿章写给朝廷的奏折中说:“(留美学生)计回华之日……正可及时报效……可冀成有用之材。”并且,在拟订的《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第三条中明确写道:“十五年后,每年回华三十名,由驻洋委员胪列各人所长,听候派用,分别奏赏顶戴、官阶、差事。”虽然这批留美学生后来都没有学满15年,但可见政府对于官派留学生回国的就业是做好了计划的,而且都是进入公务员序列,此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晚清形成了官派留学生回国进入官场的模式。

1872年第一批去美国的30名留学生中,包括了梁敦彦、詹天佑。梁敦彦后曾任袁世凯政权外务大臣,詹天佑更是对中国近代铁路事业贡献巨大。

同时,清政府还派留学生到欧洲诸国学习军事科学技术。1877年至1897年,清政府先后派遣了80多名学生留学欧洲,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先后进入了军队,如晚清北洋舰队的主要将领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林永升等都是留欧学生。

他们因是特别引进人才,无须参加常规的“留学生考试”直接成了官员。

清朝晚期急需懂外语的外交人员,于是鼓励学生到外国留学,并且,还系统地为留学生设计了就业规划。1901年清政府发出的变法诏令中,张之洞等人提出“变法”三折,其中就有一条:奖励留学。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鼓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视留学生学习情况给以奖励。奖励办法的公布,刺激了晚清留学热潮。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出国留学便成了入仕途、博前程的途径,留学生如过江之鲫。

1908年之后,清朝的海陆军队中很多都是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他们被清朝皇族收纳重用。而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主要骨干如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也都曾是留日学生。

留日学生中代表性的人物是蒋百里。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三期毕业,而且得了当期毕业生第一名,获得日本天皇的赐刀,这让日本军界耿耿于怀。

1906年,留学回国的蒋百里立即被清朝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看中,聘为东北新军督练公所总参议,筹建新军。赵对于蒋百里的评语是“特异人才,可以大用”。

同年,蒋百里再留学德国,1910年回国后任京都禁卫军管带,在沈阳“以二品顶戴任用”,这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这一年,蒋百里28岁。

1938年8月,蒋百里代理此前一直由蒋介石亲自兼任的陆军大学校长这一重要职务。1937年9月,蒋百里曾以蒋介石特使身份出访意、德等国,回国后发表文章,断定在中日战争中,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清朝末年,国内朝野上下大谈宪政改革,对于西方的各类知识十分热衷,回国留学生,无论是官派的还是自费的,就业不是难事,如果不挑三拣四的话,都能捧个饭碗。

清朝留学生选拔考试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分数线

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一、我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为政之本。在我国通过一定形式选拔、考核并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做法早在 先秦时期 就已出现。在原始社会,选贤任能成为推举首领的主要方式在氏族社会曾长期存在。“能者”,是指有某项发明或专长者;“贤者”是指用氏族的传习衡量,品德高尚者。原始社会末期,被推举为联盟首领的接班人,除了才能出众,其道德高尚也是被考虑的重要因素。

夏商 西周 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由诞生到发展直至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诸如兴办官学选才制、“乡兴贤能”制、贡士制、世卿世禄制等,主要是采取世卿世禄制。在这种制度下,只有王公贵族子弟才能世代为官。
-=-=-=-=-=-=-=-=-=-=-=-=-=-=-=-=-=-=-=分割线-=-=-=-=-=-=-=-=-=-=-=-=-=-=-=-=-=-=-=-=-=-=-=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主要实行“察举征辟制”。察举制是通过地方官的考察、推荐,将一些符合朝廷要求的人才推荐出来,供朝廷直接任用或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再加以任用。所谓征辟制,就是皇帝直接下诏“征召”人才为官和政府行政长官自行“辟除”(聘任)属员制度。征辟者无需考核即被授予高官。 察举制度 和征辟制度,虽然比夏商西周的“世卿世禄”制有进步,也选拔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治国的人才,但由于缺乏客观的人才选拔的标准,加上有荐举权的官吏营私舞弊,滥用职权,以至于出现了“权贵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常以穷退见遗”[①]的现象。甚至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反常现象。这首古谚谣深刻揭露和无情嘲讽了荐举制的弊端。这种现象到魏晋南北朝实行“ 九品中正制 ”时发展到了极端。
-=-=-=-=-=-=-=-=-=-=-=-=-=-=-=-=-=-=-=分割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比汉代多了一条以推荐考核为选官途径的“九品中正制”。它是在对东汉察举制的反思与损益的基础上创设的,但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选举大权几乎全部被盘踞朝廷的士族高官所垄断,而品第士人的标准也就逐渐舍弃才德,不论贤愚,专讲家世门第。南北朝后期,察举制实施的重心开始向考试方面转移,依靠门资选士的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腐败局面。于是,时代呼唤一种新的、相对合理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 应运而生。
-=-=-=-=-=-=-=-=-=-=-=-=-=-=-=-=-=-=-=分割线-=-=-=-=-=-=-=-=-=-=-=-=-=-=-=-=-=-=-=-=-=-=-=
从隋唐到明清,我国推行 科举考试制度 约1300年。正如清代著名学者张之洞所说:“取士之法,自汉至隋为一类,自唐到明为一类……汉魏到隋,选举为主,而亦间用考试……;唐宋到明,考试为主,而亦参用选举。”[②]科举考试制度的创造性,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考试制度表明了中国封建时代以知识选拔官员标准的确立,这在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创举。在此之前,从察举制重长官意志和重知识的结合,征辟制度重声名,至赀选制重金钱,九品中正制重血统、重家世,古人经历了数以千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新制度。它排除了察举制度中长官意志起决定作用的成分,保留了其中重知识的标准,终于通行了千年之久,体现了它长久的生命力。其二,考试制度体现了选拔官过程中的公正,平等的原则。当然,在阶级社会中,平民子弟不可能“公正”地受到教育,自然不可能公正地受到选拔和任用。这里所说的公正,是指在统一的知识标准下,科举制毕竟为庶民子弟的入仕提供了可能。据潘光旦、 费孝通 对近世900名进士的研究,明清时代的一半进士来自农村,科举考试是我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平等竞争的选官制度。其三、各王朝所建立的具有一套完备的考试方法和惩戒舞弊的规定,如锁院制、糊名制、回避制、复试制、殿试制、校验制等,科举考试由礼部(有时也为吏部)主持,但有检察机构进行监督。考官因徇私舞弊、违犯考试规条,轻则流放、革职,重则斩首。这都是对封建官僚特权的严格约束,体现了公正的原则。其四、建立了选拔的程序。科举制下,至明清已形成必须循序而进、不可逾越的四个步骤:一是童试,也称“小考”、“小试”。包括由知县主持的县试、由知府主持的府试、由学政主持的院试三阶段。童试三年两考。院试合格者称“秀才”;二是乡试,又称乡闱,即省级考试。在各省省城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凡属本省生员和监生、贡生、荫生、官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考官由皇帝临时任命,合格者称为“举人”,获做官资格;三是 会试 ,即 部级 考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各省的举人以及 国子监 的监生皆可应考,合格者称为“贡士”,也叫中式进士,其名额以300名为常,第一名称“会元”;四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试策问,当场交卷,参加者均称为“进士”。出榜分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均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可做翰林官,二、三甲经“馆选”合格后,还得进翰林院修业三年,再根据成绩授官。严格的多次筛选,大体上保证了公平竞争和择优选官。通过前两种考试只是取得了参加更高一级考试的资格。考中进士者,不是马上即可做官,也只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做什么官,到什么地方任职,还要由吏部分发。由于以上特点,使得一般平民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公平竞争”成为官僚系统的成员,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分割线-=-=-=-=-=-=-=-=-=-=-=-=-=-=-=-=-=-=-=-=-=-=-=
科举制的消极作用:一是强化了士人的官本位思想;二是由于时代的限制,科举制重知识这一本是积极的原则被限制到极小的范围内。所谓知识,实际只是儒家经典的一个内容,几乎没有自然科学;其方法照搬 八股文 ,难免刻板。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它的种种弊端也就暴露无遗。八股取士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始诏停科举。
-=-=-=-=-=-=-=-=-=-=-=-=-=-=-=-=-=-=-=分割线-=-=-=-=-=-=-=-=-=-=-=-=-=-=-=-=-=-=-=-=-=-=-=
孙中山先生 借鉴了中外人才选拔制度的优点,剔除了中外人才选拔制度的缺点,创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制度,取代了八股取士的制度。文官考试制度,首创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正式推行于 北京政府 时期,而考试权的独立完成于 南京国民政府 时期。

(一)文官考试制度。高等文官考试是国家最高一级考试,由考试院举办,及格者分发中央和地方机关以荐任级任用。高等文官考试,北京政府举办二次,共录取684人;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期间,共举办15届,共录取4321人。普通文官考试由各省举办,及格者由举办单位以委任职分发到考地各机关任用。北京政府举办一次普通文官考试,录取295人。[③]南京政府举办普通考试为14次,共录取委任级文官6210人。特种考试的水平有的高于高等考试,有的则比普通考试还要低。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特种考试所选拔的人才,十多倍于高等考试或普通考试。

(二)与文官考试相辅相成的文官铨叙制度。它是指对官吏进行分发、任用、甄别、考绩、任免、升迁、抚恤等事宜。

除文官考试制度外,民国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还包括学校教育选才制和留学生的选拔制度。民国初年,废除奖励毕业生的出身。北京政府进行了中学入学招生考试改革的尝试,还曾收回高等学校和 中等学校 毕业考试权,毕业考试分别由教育部和教育厅举办。南京国民政府曾推行中小学毕业会考制度和 全国高等学校 的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此外还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考试制度。留学生毕业归国,北京政府时期,均须经过国家统一考试,才能授以出身,给予官职;南京政府时期,实行了回国留学生的审查登记和抗战期间留日学生的甄审制度等。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上人才选拔制度,从竖的方向看,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从横的方面看,可分为选官制、学校考试制、与特殊人才选拔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注重门第与注重人学,选拔推荐为主,选拔推荐和考试相结合与全凭考试选才,教育培养和人才选拔分离与结合等几个层次,换句话说,也就是考试制度、选举制度和委任制度。这些人才选拔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其表现形态与侧重点有所不同,其功能也不一样。单凭选举和委任制度,不能辨别一个人才能的大小;仅靠考试制度也不能识别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只有将考试制度和选举制度结合起来,才能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就考试制度、选举制度和委任制度的关系而言,考试制度是最重要的。
-=-=-=-=-=-=-=-=-=-=-=-=-=-=-=-=-=-=-=分割线-=-=-=-=-=-=-=-=-=-=-=-=-=-=-=-=-=-=-=-=-=-=-=

二、我国历史上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无论是“选士”、“察举”、“科举”,都离不开文化知识水平。“察举”也要“举”那些“好学明经”之士。至于科举,非有较深的学识莫敢问津。第一、科举是社会成员获取功名、地位与权力的重要途径,社会成员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学读书,学习文化知识,参加科举考试,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第二、学校是针对考试制度而设立的,国家所考的,便是学校所教的,也是学生们所学的。这种教与学、学与考相统一的考试制度,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标准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考试中要求写作诗赋文章,因而举国上下无数考生便要长久地投入到诗赋文章的训练中,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更使得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第三、科举中有明算、明法、武举等科目,它冲击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重文轻武、重经轻算、重成人轻儿童的教育陈规。第四,据一些外国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更高。这些说明了科举考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但是,科举考什么、学校学什么的弊端,使学校教育到了明代后期和清代已逐渐演变为科举制的附庸、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场所。

——促进了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我国古代,无论哲学、史学、文学和科学技术,一向居于世界前列,这与学校教育的发展和人才选拔制度是一致的。我国的天、算、农、地、医五大基础学科都是在秦汉时期形成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到宋元时期达到高峰。例如,“太初历”经过多次历法改革,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以“九章算术”为范本的数学体系,胜过古希腊的数学体系。唐朝和明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促进了文化科学的发展更为明显。清代在康熙大帝的支持下,从1690年开始,国内精于自然科学的学者集中于清朝皇宫,编纂天文算法书,编成《律历渊源》,共100卷,于1723年刊印发行。废科举,办学校,学校人才选拔制度和留学生的选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士习民风。考试只问能否及格,不问出身来历,所以即使是最寒微的人,只要能够考试及格,就有官做,位至卿相。这对中国几千年的人心,影响极大。

——推动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自秦汉以后各民族长期聚合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虽然中国曾有多次的分裂,但不久复归于统一。究其原因,除历史的因素和经济、政治、文化的纽带作用以外,以考试制度为核心的人才选拔制度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因为公开客观的考试,录取真才,具有凝聚力。考试制度把各个时期的任官制度、取士标准、教育内容大体上统一起来了。取士的标准是儒家经典,学校教授的也主要是儒学。儒家文化是封建国家维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是封建统治者对全社会有效控制的力量。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体系成为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因而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大一统思想、仁政、德治主张及忠义等封建的伦常观念,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里扎下根来,形成具有特色的共同心理素质。自秦朝统一后,凡是由中央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都远播边陲。唐朝就已把科举制度扩展到岭南,并在广西推行“南选”措施,以选拔地方人才。宋朝出台了鼓励少数民族建立学校和参加科举考试的多种优惠政策,从而激励更多的少数民族优秀子弟“金榜题名”。明朝规定:凡土官嫡子许入附近儒学,并明令保护土著士子入学、充贡和应举,不准他处士民冒籍。到清朝,康熙帝亦两次明令土司子弟愿习经书者,准许就近府、州、县入学考试。正是因此,我国历史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培育出了大批进士、举人,仅据柳州一州的统计,历代有进士96名,举人827名。[④]与此同时,散居边境的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仿照中原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据《唐书·东夷列传》和《旧唐书·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很早就建立了以学习“五经”、“三史”为主要内容的太学,至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始置科举”,以儒学选拔官吏,网罗人才。又如宋代,在云南建立的段氏大理政权,亦效法中原,开科取士,为其培养的儒士广开仕途之门。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亦仿宋制,推行科举,以儒学取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之金熙宗,亦提倡尊孔读经,“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⑤]中央同时注意各地的文化水准,保持各地的最低名额,例如像清代中叶以后,就把状元、榜眼、探花奖给四川、贵州、山西、云南、广东、广西等边远省份,使此等特殊的光荣,不致为少数文化水准特高的省份所独占,因而给边远省份的人才以特殊的鼓励,边远省份的人心发生了极大的向心力,这是考试制度注意各省平等的结果。统一的文化思想和共同心理素质中的精华部分,则是民族凝聚力的“添加剂”。其二,便是由于回避制度的建立,这就是考试与铨叙联系的问题。从前国家用人,无论任免迁调,都是统筹于吏部的。清代盛行“文官隔省,武官隔道”的做法。有了这种制度,不但可以防微杜渐,避免枉法徇情之弊,并且发生沟通文化交流人才的作用,使各地人民渐渐成为凝固的结合体。有此两种原因,所以能够把大一统的国家,维持二千多年。

——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据记载,早在唐中宗时期,日本建立了模仿唐代制度的考试选官制度。16世纪以后,我国的考试制度愈来愈受到世界的注目,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仅用英文出版的介绍中国科举制度的书就达70余种,中国传统考试经验的广泛流传,为近代欧美各国建立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有益的蓝本。孙中山先生在考察欧美各国考试制度后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胡适说:“我在国外的时候,时常感觉到,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公开的客观的文官考试制度。没有一个国家的考试制度,能够像我们这样久远,严密与公开。”“反观西洋国家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至多不上二三百年,而且都是受了中国的影响的。”英国文官制度的创建人诺斯科特和杜维廉两人都对中国科举制心仪很久,他们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并在英国实行的“公开竞争一公平考试”的文官选拔制度,就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历史事实正是如此。当我国实行“察举”的时期,欧洲还处在野蛮落后的奴隶制阶段,尚不知考试为何物;当我国科举制已实行一千多年时,欧洲在用人方面还在搞“个人瞻询”与“政党分肥”。我国选拔人才制度的西渐,使西方的任官制度、教育制度为之一新。

清朝留学生选拔考试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分数线金泉留学网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分数线

380以上。留学生的考试在4月,4门课380以上可以上,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分380以上。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留学考试资讯,敬请关注金泉留学网!
与“清朝留学生选拔考试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分数线”相关推荐
清华留学生考试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条件
清华留学生考试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条件

清华大学留学生录取条件其他信息:外国国籍、身体健康,拥有高中文凭;成绩优异,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高中/大学成绩单(中英双语)国际标准考试成绩(比如,SAT、ACT、A-Level、AP、IB等);英语成绩良好,母语不是英语的还要提交雅思、托福等成绩。国际学生招生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采取申请审核制,录取原则是基于对申请者各项成绩和其它资质证明材料、面试成绩等的综合评定。

2023-09-09 14:10:18
留学生在清华怎么考试 清华大学18种录取方式
留学生在清华怎么考试 清华大学18种录取方式

外国人申请清华大学条件外籍学生上清华北大的录取条件如下:1.外国国籍、身体健康、有高中文凭;成绩优秀。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高中/大学成绩单(中英双语)国际标准考试成绩(例如:SAT、ACT、A-Level、AP、IB等);英语成绩好,母语不是英语的,还需考雅思、托福等。2.申请进入我国大学(无论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还是其他大学)的外籍学生。除了符合相应本科院

2023-09-09 02:12:41
清北留学生多少人参加考试 清华2022年留学生人数
清北留学生多少人参加考试 清华2022年留学生人数

清华2022年留学生人数629人。通过查询清华大学官网显示,清华大学2022年留学生有629人,占17.5%。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外国考生如何报考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北京大学对非中文国家的公民:在“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的官网进行在线申请,并打印。提交申请材

2023-09-04 15:55:54
清华北大留学生不用考试 留学生考清华北大
清华北大留学生不用考试 留学生考清华北大

留学生考清华北大每年北大的招生简章也在变,要考试语数英,数学还是有难度的,通过官网报名,通过博飞培训班培训,考试是在每年四月份前后,申请条件(1)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25周岁以下,具有相当于中国高中毕业学历的外国公民;(2)汉语水平达到HSK六级/新版HSK五级以上;(3)对原为中国公民后加入外国国籍者,我校执行教育部教外来〔2009〕83号文,详情请

2023-09-02 23:19:20
清华大学留学生考试 清华大学对留学生政策
清华大学留学生考试 清华大学对留学生政策

清华大学对留学生政策清华大学对留学生政策:一、清华大学对留学生的录取以择优录取则为基础,根据申请者的学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及其它技能等综合素质情况进行筛选。二、清华大学对每个留学生申请者有着严格的技能要求,包括语言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领导力等。三、清华大学对留学生的录取还需要申请者具备优秀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让他们顺利应对留学生活动。

2023-09-09 14:28:41
清华留学生考试难吗 外籍留学生考清华条件
清华留学生考试难吗 外籍留学生考清华条件

国际生考入中国大学?现如今中国赴日留学的小伙伴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所以,为帮助日本各大学在选拔留学生时能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对希望考入日本大学(本科)等的外国留学生的日语能力以及基础学力进行评估,日本相关部门在日本的本国高考之外,单独设立了“日本留学生考试”。日本留学生考试简称“留考”、“EJU”,目前国公立大学基本全部采用该考试,私立大学中也有接近一半的大学采用该考试成绩作

2023-08-30 02:52:48
清华大学留学生考试 在清华北大留学需要什么手续,要过多少分?
清华大学留学生考试 在清华北大留学需要什么手续,要过多少分?

清华留学生录取率74%。根据查询清华大学相关资料得知,清华留学生录取率是74%。国内的学生想考上清华大学,需要经过超乎常人的刻苦努力,除了保送名额之外,其他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各个省份的高考状元,即使这样,录取率仅有0.03%,可见,上清华难度之大。在清华北大留学需要什么手续,要过多少分?2.申请条件(1)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25周岁以下,具有相当于中国高中毕

2023-08-29 18:00:51
怎样参加清华留学生考试 清华留学生入学条件
怎样参加清华留学生考试 清华留学生入学条件

外国考生如何报考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外国考生报考清华北的研究生大如下在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的官网进行在线申请,并打印。提交申请材料并支付申请费用。通过初审的材料交由相关学科部门进行复审,若复审再次通过,则可被邀请参加部门考试;未通过初审的,在规定期限前重新提交相关材料重新初审,通过后步骤同直接通过初审者。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在办公室官网进行在线申请提交,打印后签名。进行规定的

2023-08-31 05:48:42